重庆体育科技专家谈 李学智:传统中医针灸助力现代体育运动

2025-03-25 03:00

  重庆市体育科技专家李学智表示,传统中医针灸与现代体育运动相结合,有助于守护人们的健康。

  2.李学智认为,中医与体育运动在理论上有很多共通之处,如强调动静结合、整体理论等。

  4.此外,科学运动与针灸辅助可延缓衰老,李学智推荐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健身功法。

  5.然而,李学智指出目前面临一些挑战,如大众对中医针灸认识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为此,她建议加强完善服务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在全民健身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将传统中医的智慧与现代体育运动相结合,更好地守护人们的健康?本期“重庆体育科技专家谈”邀请到重庆市体育科技专家、重庆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李学智。李教授在中医针灸领域深耕多年,尤其擅长老年病、抗衰老以及神经和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她将在此为我们阐述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技术如何与现代体育运动、全民健身理念相融合,从而为全民健身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李学智教授认为,中医与体育运动在理论上有很多共通之处。中医针灸与体育运动、健身理念有着异曲同工的目标,都是通过自身调整或医疗干预,保持机体的功能完整、健康长寿。中医的养生文化讲究一张一弛,动静结合,注重整体理论,这些都与体育运动的理念不谋而合。

  李学智教授说,中医讲究“三因治宜”,即因时、因地、因人,会根据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指导方案。例如,对于有抑郁障碍的人,中医会建议进行跑步等有氧运动,以促进多巴胺等物质的分泌,缓解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的症状;而对于慢性肺病的老年患者,中医则推荐站桩、呼吸吐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方式,以健肺肾之气。

  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运动损伤也日益受到关注。李学智教授认为,中医针灸在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机制。

  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的方法,表明针灸疗法非常善于治疗人体外部的筋骨肌肉病变。

  “针灸疗法对于预防或消除反复发作的肌肉劳损和韧带损伤效果十分可靠。其优势在于,它起效快、康复完全、无止痛药等副作用,适合运动损伤全过程的干预。”李学智教授强调。

  运动是最好的良药,但过度或不当的运动也可能加速衰老。从中医针灸抗衰老的角度来看,李学智教授认为,科学运动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她推荐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健身功法,这些功法动作舒缓、节奏平稳,强调动静结合、形意结合,重视呼吸的调节,更适合身体较弱或年老体弱的人群。

  李学智教授还指出,针灸在辅助运动人群延缓衰老、提升运动能力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针灸能良性、双向调节机体各器官及运动系统的功能,对于防治运动损伤,提升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及体能等方面均有极大开发潜能。

  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运动后引起的失眠、焦虑等)以及运动系统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针灸也有着独特的干预方法和疗效。李学智教授分享了许多成功的临床案例。例如,针对不同病因和中医证型的失眠患者,中医会选择不同的穴位和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在推动中医针灸与体育运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李学智教授也指出了目前面临的一些挑战。例如,大众对中医针灸的认识不足,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传统针灸疗法耗时多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将中医针灸知识普及到运动人群中,以及开展更深入的科研合作,李学智教授建议: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和平台,将中医针灸与体育运动融合的知识和技术广泛传播给大众。加大科研经费和科普宣传的投入,培育跨领域的专家团队,建立科学规范的研究体系。以人工智能、现代科技助力中医研发,开发便捷精准的个体化评价、诊治设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助力全民健身。

  对于如何在重庆市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和针灸的特色优势,助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和运动健康的提升,李学智教授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完善服务体系,在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健身功法、康复功法的传播科普服务,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相关辅助运动的适宜技术的推广和科普宣讲,推广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在运动损伤、运动疲劳恢复中的应用。结合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保健方法。 加强人才培养,在中医药院校开设与运动医学相关的专业或课程,为全民健身和运动健康领域输送专业人才。

  李学智教授所在的重庆中医药学院已开设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并积极建设在线课程和科普视频,未来还将设立更多与体育运动、抗衰保健相关的科研、科普项目,为全民健身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