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金沙的灯光球场承载了几代通州人的记忆

2025-06-29 19:08

  我一个朋友,当年上小学时,曾代表校队来县城参加南通县小学生篮球比赛,地点在老金沙的灯光球场。当时每赢一场比赛,教练老师都要去附近的饭店买来大肉包犒劳吃完大肉包,小队员们个个信心倍增。他说,他们最终取得的名次已忘了,但大快朵颐的感觉几十年后依然难忘。

  老金沙的灯光球场已经消失三十多年。如今提起,老金沙人似乎个个能说出与它相关的几个故事。包括我80多岁的老丈人,提起灯光球场旧事,立马两眼放光,滔滔不绝。

  上世纪八零年代前,老金沙的文娱生活乏善可陈。每到夜晚,大人们吃完晚饭就洗洗睡了,睡不着的年轻人便偷偷溜到灯光球场,那儿要不有各类比赛,要不有露天电影,直到比赛、放映结束,他们才意犹未尽的一溜小跑回家。

  当年经常在灯光球场组织活动的,有一个叫顾成斌的县体委干部,人称“顾体委”。他热衷民众体育活动,经常光顾灯光球场的人都熟悉他。那时体委的负责人多有变换,他多年来一直坚守着这个岗位,一直负责群众体育运动,知道不知道他名字的人,都亲切的唤他“顾体委”。他是老金沙不是名人的名人。

  老金沙灯光球场的位置,大概在如今为民路、交通路路口的东北侧,也就是当年的市百一店的位置。西边就是虹桥头,西边的交通路以前本不是路,而是一条河。后来随着旧城改造,填河造路,1994年,灯光球场和乒乓球馆也被拆除了。1998年,政府另辟地点建了体育馆。

  再向前追溯灯光球场的位置,此地是抗战时原伪军旅部操场所在区域。金沙沦陷后,1940年,伪军七师二旅在此处强拆民房以及临河处的河房,建起了伪旅部操场。及至抗战胜利、金沙解放,1949年3、4月间,县直机关干部和金沙镇广大市民与学生开展义务劳动,将位于金沙镇西街虹桥以东的原伪军旅部操场加以平整,开辟出一块长约150米、宽约140米的体育场,场内有篮球架、足球门、单杠、双杠、沙坑、滑台等设施,成为当时县内初具规模的体育活动中心。

  此后,随着县城建设的发展,部分体育场地为一些单位占用,南侧建起了百货公司,西侧建起了人民剧场。其余改建为灯光球场和乒乓球馆。面积已不足原先的四分之一。

  灯光球场是1956年初建的,在体育场东侧,是黑色煤屑地面。1964年建两层看台,1965年建三层看台。1971年,体育场西侧的司令台拆除,灯光球场移至西侧,建起五层看台。1974年又增加五层,成为十层看台。看台面积832平米,可容坐2500人。球场面积1320平米,可供篮球、排球、体操训练和比赛之用。

  乒乓球馆于1976年建于灯光球场东侧,为方砖水泥结构 ,上盖石棉平瓦。除用于乒乓球运动外,还可供篮球、排球比赛训练之用。

  当年南通县和金沙镇也常在这里举行群众集会。公检法联合组织的公审大会(有时候也叫公开处理大会),也常常放在这里。电影队常在灯光球场放露天电影,天冷时在乒乓球馆内放映。

  想当年,老金沙的灯光球场是多少市民向往的地方。时县体育委员会经常于灯光球场举办篮球联赛,有全县各地的厂队联赛,乡镇队联赛,小学、中学队联赛等等。只要听说哪天有比赛,所有的人都在翘首以待。镇上的人自然捷足先登,占据有利位置,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也蜂拥而来观看。尽管当时的比赛环境十分简陋,无论运动员还是观众,从头到尾,都长时间欢呼呐喊。

  1967年,时省篮球队的青年李树春回金沙故居暂住。他的几个兄弟是县篮球队的队员。“顾体委”抓住机遇,组织了一场以李家兄弟与县队比赛的篮球赛事活动,地点即为“灯光球场”。从石港赶来看球的南京体校篮球运动员王锦和也被顾体委邀请临时参赛。那场球赛打得异常精彩,球场的四围水泥层阶的座位上,挤满了前来看闹热的观众。连球场的甬道中,也是挤得水泄不通。球赛结束之后,观众久久不肯散去,都说这是金沙街上一件难得的盛事。

  如今全民体育运动、休闲的场所已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老灯光球场早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新的高大上体育场所多处可见。但老金沙人经过原来灯光球场的位置时,还会情不自禁驻足回望一番,历史的痕迹仿佛清晰可见,回忆依旧美丽。